找到相关内容1049篇,用时10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天台宗的菩萨成思想

    戒)   因缘为境,理持后六(戒)了境佛性中道常住,体唯一心   ,具含凡圣,依因果,虽具而空,无非法界,名之为   ,即一心三。空即“空”,观性真谛,持于道共无着   两戒。具即“... (5)五(品)正行六度:圆观稍熟,事理欲融,事下妨理,理不隔事。具行六度,权实二智,究了通达,治生产业,皆与实相下相违背。具足解释,佛之知见而于,如火益薪,力用光猛也。   2、七位:   ...

    明了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786344.html
  • 大乘佛法简易解

    是故无明住地积聚,生一切修道断烦恼上烦恼,彼生心上烦恼,止上烦恼,上烦恼,禅上烦恼,受上烦恼,方便上烦恼,智上烦恼,果上烦恼,得上烦恼,力上烦恼,无畏上烦恼。如是过恒沙等上烦恼,如来菩提智所断,...,说名为病。四者灭病。若复有人作如是言:‘我今永断一切烦恼,身心毕竟空无所有,何况根尘虚妄境界,一切永寂,欲求圆觉。’彼圆觉性非寂相故,说名为病。离四病者,则知清净。作是观者,名为;若他观者,名为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1988617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之禅波罗蜜(下)

    得某种定,如不能依之发慧得解脱,那就命终以后,生在某种定境的天上。……   如修无所有,心着而不得解脱,就会招感无所有处报。无所有处定与天报,是在这种情形下成立的。   (二)求人而得人,修天...于触中生着,虽知不净,贪其细软,不净无所益,是故难离。   复次,以其难舍,故为之常作重罪。……   2、除五盖(《大智度论》卷17,大25,183c21-185a13)   (1)贪欲盖 ...

    厚观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789888.html
  • 普贤上师巴支仁波切的故事

    有纯净的,就能看见他们是吉美林巴和他弟子第一世多珠千仁波切的真正转世。”   “我教你这么久的法,但我不能保证你死时能往生莲花生大士铜色山的净土。然而所有那些羊无一例外,经由那两位证悟圣人...这么远,她竟没认出不停说法的巴珠。最后,当天的法会结束,所有结行的祈请文和功德回向,都唱诵完了,妇人走到法座前接受上师的加持。她惊讶地发现以前一齐旅行的同伴,仁慈地对她微笑。   这惊愕的寡妇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8455990572.html
  • 三论破神思想探讨

    的主要论典,中国佛教三论宗即依之而成立。三论宗祖师吉藏大师概括三论大旨时说:“论虽有三,义唯二辙。一曰显,二曰破邪。”[1]而古印度佛教中学派开创祖师龙树大师所确立的论辩原则更为直接:“破邪即显”。也就是说显的方式即是破邪,邪破则立。所以龙树大师的后继者提婆大师更进一步主张“破而不立”,以破邪而代替立正。由此可知中学派的思想论点尽在破除邪执之中。   站在这层认知基础上,再来探讨三部...

    觉灯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3891595.html
  • 贵州佛教著名寺庙

    (伏虎和尚广能)游方至此,始谋建寺。兴隆卫(今黄平)指挥使常智倡众捐资,首建正室,中塑佛像。因寺前有潭,清澈晶莹,故名月潭寺。正德二年(1507年)副使朱文瑞建月潭公馆。次年重修月潭寺。时居贵州...。莫友芝《禹门山》诗云:“禹门多古木,俯仰一翠气。从来溪上人,不见山中寺”。写出禹门寺清幽之景。后之文人墨客,几乎都有题咏禹门风景之诗。   西秀东林寺   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城东曹家街,始建于明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5792782.html
  • 鸠摩罗什生平事迹补证——汉藏文献记载比较研究

    老师佛陀耶舍亦于弘始十五年再返回罽宾,可以想见也是受到了鸠摩罗什的某种牵连。   [1]王璞:《考述二则》,文载《》杂志第四十四期,2008年3月25日。文中援引藏文史书《红史》中关于鸠摩罗什记载...窴等其宫宇壮丽,仪卫严肃,甚惧,因请年年贡献。坚以西域路远,不许,令三年一贡,九年一朝,以为永利。窴等请曰:‘大宛诸国虽通贡献,然诚节未纯,请乞依汉置都护故事。若王师出关,请为向导’。坚于是以骁骑吕...

    陈楠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893374.html
  • 从《楞伽经》看佛教的语言文字

    仁者依行,自得度世。”慧可以此传授门徒。慧可的门徒们游行村落,不入都邑,行头陀行。他们主张“专唯念慧,不在话言”,实行以“忘言、忘念、无得”为宗旨的禅法,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派别,被称为“楞伽师”,发展...   从《楞伽经》看佛教的语言文字   李恕豪   玄奘法师(约600~664)是中国佛教法相宗的创始人。唐太宗贞观元年(627年),法师离开长安,西行求法,历游五印度,艰难求学,探索...

    李恕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593692.html
  • 大慧宗杲与士大夫禅学

    救火耳”。正确的做法是,当烦恼时即烦恼,又不执著于烦恼,这样,“要思量、要烦恼,亦不可得”,这便是般若“”。   宗杲在回复刘彦冲的书信中还为“非坏世间相而求实相”举出更精彩的禅宗经典依据: ...佛的高级官员有曾经拜相和出任执政(枢密使、参知政事)的吕蒙、富弼、赵柞、范仲淹、王随、张方平、王安石、吕惠卿、张商英、李纲、张浚,有文臣杨亿、李维、王曙、李遵勖、杨杰、苏轼、苏辙、黄庭坚、徐俯、张九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295193.html